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    汝州焦村李彩霞:石榴变成“致富果”

    2020-08-11 09:25:07    浏览:2    点赞:0

    平顶山晚报.jpg

    本报记者 燕亚男  实习生 李怡霖 文/图

    640.jpg

    李彩霞查看石榴的生长情况

    7年前,她放弃高薪工作,回乡流转了600多亩土地,创建了汝州市士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石榴,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。朋友觉得不可理解,母亲认为她“疯了”,村里的人都说她“傻”……外出工作20年后又回乡当农民的李彩霞,迎来了职业生涯的“至暗时刻”。

    如今,她的公司获得了河南省巧媳妇基地、优秀带贫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,种植的软籽石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“汝州软籽石榴(拾榴花果山牌)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”认证证书,园区年收入上千万元,并带动周边数百户村民就业和致富。李彩霞成了大家眼中的“致富能手”。

    荒坡地石榴飘香

    7月31日上午,沿着崎岖的山路,来到位于汝州市焦村镇梁窑村花榆树口的汝州市士博生态园,山林里不时传出正在为石榴套袋的村民的爽朗笑声,山坡上一排排石榴树、核桃树硕果累累。

    “这几天工人都在为石榴掏花丝、套袋,套袋是为了避免长太阳斑,这样成熟的石榴外表会更好看。我们种的石榴都不打药,每到这个季节工人就会把石榴前面的叶片一片片摘掉,底部的花丝用自制的工具掏掉,防止石榴受虫侵食。”李彩霞指着一个还未套袋的石榴底部的花丝说,这都是种出来的经验,因为第一年石榴结果的时候掏花丝晚了,种的石榴被虫“吃”了一大半。

    李彩霞清晰地记得创业路上的艰辛,不过,如今回想起来她却像在讲别人的故事。

    2014年,土地流转后,李彩霞花费上百万元平整土地和铺设管道。之后打井遇到难题,没想到的是一口井打了整整8个月。因为地质复杂,第一眼井打到200多米的时候塌方,只能重新换地方打。2015年8月,石榴地套种的180亩烟叶第二天要收了,却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冰雹砸得颗粒无收;2018年,石榴要成熟的时候,被一场大风刮得表皮受损,只能低价卖出;同年6月,她生二胎,丈夫因心脏瘤进医院做开胸手术,还没坐完月子她就在家和医院之间两头跑,还要操心着生态园里的事儿。

    “现在一切都稳定了,生态园的软籽石榴主要销往深圳百果园以及第三方合作电商平台(如杭州开始吧、北京小蜜蜂、汝州九峰山等),收入还不错。”李彩霞笑着说。

    养大雁为树林除草

    沿着半山腰的砂石路往前走,远远地就听到了大雁的叫声。来到大雁基地,只见一群大雁或嬉戏或低飞,或打理羽毛或在石榴树下乘凉。

    “你看石榴树下光秃秃的,草都被大雁吃光了。”李彩霞说,当初买大雁是因为山坡上种石榴除草是个很大的问题,人工根治不了“草患”,经常是这边还没除完,那边又长起来了。如果使用除草剂,对树根伤害很大,对土壤也有影响。后来,她看了饲养雁的资料,发现雁吃草很厉害,就从山东花了上万元购买500只大雁,起初因为经验不足,只存活了不到200只。经过悉心培育,现在园区的大雁有4000多只。

    “大雁除草的效果立竿见影,凡是它们经过的地方,野草被一扫而光。而且雁的粪便留在土壤里,成了天然的肥料,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。”李彩霞说,后来,她又购进一批乌鸡,放养在石榴园里吃虫子,还能增加收入,如今有3000多只。

    带动乡邻脱贫致富

    上午10点多,天气越来越热,村民们陆陆续续骑着电动车回家。李彩霞说:“在园区干活的大部分都是杜村、水沟村等村的留守妇女,我们用工是贫困户优先。”

    今年64岁的孙亮是水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已经在园区工作7年了。她说:“以前山上山下都是石头,种点粮食靠天收,绝收也是常有的事。现在家里的土地流转了,我在这里干活还能挣钱,比以前种地收入多。”同村的杜小王也在园区工作6年了,提起现在的生活,她开心地说:“家里的6亩地都流转给了生态园,我一直在园区照顾大雁。”

    “马上石榴要剪枝了,然后就是成熟的季节了,用工量又要增多。”李彩霞说,今年她又流转了几百亩土地,已经种上了软籽石榴,目前园区有1500多亩土地,全部实行“全园种草、大雁控草、乌鸡捉虫、机械灭茬、粪草还田、生物防治”生态循环种植,并带动当地村民软籽石榴种植500余亩,农民增收100余万元。

    李彩霞的目标是,到2021年基地面积达5000亩,建成可视化追溯平台,实现“一果一码”销售,让消费者吃到的石榴都能溯源。到2024年,年产有机石榴3000吨 ,销售收入1.2亿元,惠及周边5000农户 ,带动基地内全部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
    0
    !我要举报